互联网算法是指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算法
一、互联网算法的定义与现状
互联网算法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规则,它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预测并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或服务。从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到社交媒体的信息流排序,算法已渗透至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但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逐渐显现——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过度沉迷等问题频发,引发公众对算法治理的深度思考。
二、算法治理的实践探索
1. 强化主流价值,打造良性内容生态
“2024年下半年微博热搜前十位的话题里,由媒体主持的热点话题数量环比增长90%”“在2024年全年微博热搜中,社会时事热点96%来源于媒体”……会上,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他表示,媒体在微博获得大流量的同时,传播力也得到了充分提升,平台的舆论引导价值不断显现。从2024年开始,微博创建起“媒体共建”机制,让更多正能量话题登上热搜,并提供更多流量加持。
针对“信息茧房”问题,抖音总裁韩尚佑分享了自身体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只推荐单一内容,会使用户很快厌倦,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因此,我们将消除“信息茧房”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模型,设置了100多个目标,以解决单一目标下系统容易重复推送相似内容的问题;还加强了推荐系统中对搜索行为的应用,让系统更加实时地根据用户搜索兴趣进行调整。
2. 技术驱动的算法创新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介绍,他们逐渐构建了以主流媒体、政务号为核心的正能量矩阵,通过算法优化分发链路,扩大优质内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勇提到,正在构建更丰富的“破茧”功能矩阵,包括便捷关闭个性化推荐、“不感兴趣”的负反馈、内容多样性综合评估等,通过算法迭代和体验优化的双支点,让用户找得到、用得上、有实效。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
1. 透明化:打破“黑箱”焦虑
算法的核心矛盾在于其“不可知性”。用户往往对推荐逻辑一无所知,导致信任危机。未来的算法设计需向公众开放基础规则,例如抖音公开热搜排序依据、美团解释配送时间算法等。透明化不仅能提升用户掌控感,还能倒逼平台优化模型,减少偏见和误差。
2. 人性化:平衡效率与温度
技术不应凌驾于人的需求之上。例如,美团将骑手配送时间从“精确到点”改为“弹性时段”,并设置防疲劳提醒,体现了算法对劳动者的人性关怀。这种“有温度的算法”应成为行业共识——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如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老年人防诈骗提示等。
3. 多元化:对抗信息同质化
单一目标驱动的算法容易制造“信息茧房”。解决之道在于引入多维度评价体系,例如抖音的“百目标模型”,既考虑用户兴趣,也兼顾内容多样性、时效性和社会价值。平台还可通过“主动探索”功能,帮助用户突破认知边界。
4. 协同治理:多方共建生态
算法治理不能仅依赖企业自律,需政府、用户、学术界共同参与。例如,中央网信办推动算法备案和全流程监管,广西通过“人工智能+”行动促进算法与中国—东盟合作需求融合。产学研合作则能加速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同频发展。
四、未来展望:算法向善的技术伦理
算法的终极目标应是“服务于人,而非驾驭人”。这要求开发者坚守长期主义,摒弃短视的流量逐利行为,将公平、包容、安全等价值观嵌入算法底层逻辑。正如“算法向善”南宁宣言所倡议:技术的温度取决于开发者的态度,算法的清朗源自践行者的担当。唯有如此,互联网巨轮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行稳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liuxue/2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