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初中高中

江南小锅面的缘起

与北方“大碗宽面”的豪横作风不同,桐乡的面更显温婉秀气,因为一次一锅、一锅一味,又被称为小锅面。当北方人还在与面条的“软硬粗细”较劲时,偏居江南一隅的桐乡人早已在浇头上动起了心思。 本地产的咸菜咸中带酸,切成碎后与肉丝一同入锅爆香,鲜气十足;特制的本土湿面扔进翻滚的面锅,滚起即捞出,生健;沥干水分再落小锅与浇头拌和,入味。一时间,咸菜的鲜,肉丝的嫩,面的劲道与汤头的浓稠,融会贯通,尽化于一碗之中。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梧桐大街上每碗2角5分钱的咸菜面挑动了桐乡人吃面的味觉“神经”,那么在10年后的90年代,以阿能师父为代表的一代烧面人,则带领桐乡跨入了全民吃面时代,一座以盛产稻米著称的江南小城,在面文化上闯出了一条独属于桐乡的奇特路子。 1993年,“撤县改市”序幕拉开的第十个年头,“县改市”进入井喷期,这一年,乘着这趟班车,桐乡撤县设市,“碗大桐乡城”正式翻开了“腾飞”剧本。同一时间,因不习惯新的工作环境跑不动码头而选择从国营企业走出的阿能师父,在邵家桥10多平方米的简易铁皮棚子里支起了一家小面摊。两台猛火灶,一只大面锅,嘈杂的油烟声,客人的点单声,即便在30年后的今年依然在耳侧“轰轰”作响。而就在这样不甚令人满意的环境中,打响了“阿能面”的金字招牌,也改变了一代桐乡人的饮食习惯。 桐乡人吃面,吃的更多是浇头,也正因此,以阿能面为代表的江南小锅面,浇头花样多到数不清。一碗正宗的大排面,不加面粉,吃起来都是结结实实的大肉,让人大呼满足。爆鱼面、黑鱼面、三鲜面,都是用本地产的河鲜做浇头,汤头偏紧,汤汁偏浓,口味咸中带甜,甜中带鲜。面可以咸菜做底白烧,也可以放酱油红烧,为了满足老食客们多吃多占的心理,甚至还贴心地推出了双浇等做法,其点单难度不亚于解出一道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题。 桐乡人吃面,吃的还有满满的忘不掉的人情味和乡愁。在阿能师父几十年的烧面生涯中,只要得闲从炉台下来,总要掏出身上数十年如一日揣着的两包烟,拿得出手的中华牌分给客人,稍差的三五牌留给自己。在这风云变幻的30年间,从十几岁的学生时代到日后的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一碗满载着桐乡味的阿能面强势崛起,将美味送到舌尖的同时,也将桐乡的面文化送入了千家万户。 如今的阿能面,早已走出桐乡,在全国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以“阿能面”“阿能徒弟面”“桐乡阿能面”等名字命名的面馆,光是在杭嘉湖一带就有2000余家。这些与阿能沾亲带故的“阿能系”面馆,用面架起了一道通向全国食客灵魂的桥梁,将纯正桐乡味的种子播向四海。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edu/93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