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晚7点,“中华文明史”系列读书讲座第九讲举行。南京大学法学院张春海教授应北京大学图书馆之邀,在线上为广大师生作“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华夏制度文明在‘断裂’下的延续与重生”学术讲座。
张春海作讲座
张春海从《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这本书的书名讲起。“创新”表明政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特征,而“再造”进一步强调此过程并非是连续的,政治制度在发展中存在“断裂”时期,这也为“重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发生“断裂”的原因是什么?张春海将其归结为历史上经常发生的蛮族的征服,而其深层逻辑则是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当中国北方及其北部草原寒冷干燥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企图向南迁移和入侵;当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时候,从事农耕的汉族人就重新向北扩张。当农业产量降低削弱了汉人的后勤力量和抵抗能力,同时较为干燥寒冷的天气使边界北部饲草利用性削弱,游牧民族被迫迁徙时,他们就会南下。”张春海按时间线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与气候的关系,如南北朝时期气候较冷,隋唐时期气候回暖,宋末年至金元时期气候又十分寒冷,这恰好与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张春海多次谈到日本学者川本芳昭对魏晋南北朝史的解读——“中华的崩溃与扩大”。在异文化的入侵之下,“中华”未因崩溃而如古埃及、巴比伦、罗马帝国、拜占庭等文明彻底消失,而是在绝境中再次复兴,甚至还有进一步的扩展,保持了“中国性”。从孝文帝在制度与文化上“依汉、魏之旧”,到隋炀帝“意存稽古,建官分职,率由旧章”,再到唐太宗“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愈加认识到,想要形成稳定统一的局面就需要以华夏文化整合分裂的社会。故而,每一次“断裂”发生后,中华文明会再度回归儒家文化意识形态、士大夫政治和官僚政治。
张春海从三省六部制、翰林学士、台谏制度、科举制度、官员的任用与考核制度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唐宋时期政治文明的演化进程,其中他重点解读了科举制度的变迁。唐代推行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流动和朝廷更广泛地吸收人才;到了宋代,科举体系更加完善和严格,为了防止作弊,宋代规定了“锁院以防请托”“别试以避亲嫌”“封弥、誊录制”,同时也建立了“特奏名制度”——凡解试合格而省试或殿试落第的举人,积累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不经解试、省试,即由礼部特予奏名,直接参加殿试,分别等第,并赐出身或官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代读书人的待遇,促进了崇尚知识文化的社会良好风气。
提问环节,张春海耐心解答了线上同学的提问,就秀才选拔标准、唐玄宗的政治主张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来源:北京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