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视窗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中书画的聚与散

11月17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丹霞做客新人文讲座,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书画的聚与散”为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200余名师生讲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编纂过程、收录文物来源和流转特点,并阐释其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0221117-杨丹霞做客新人文讲座 讲解《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中书画的聚与散-苑羽佳-主讲人杨丹霞.jpeg 杨丹霞线上分享 杨丹霞介绍,《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清代宫廷收藏中一套集大成的著录书,由乾隆、嘉庆两朝皇帝亲自主持并参与编纂,君臣之间的艺文互动以及由此展开的书画鉴赏、临古创作和园林建设等活动,凸显了彼时宫廷艺术的好尚和繁荣。书中著录的近一万件(套)以书画为主的文物,是构成中国古代书画史必不可少的经典,更是鉴藏史上的一座丰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共经历三次编纂,跨越乾隆、嘉庆两朝,且在乾隆编纂之前,康熙朝对书画的收集整理就已开始。书画主要来自于四个途径,一是继承明代宫廷的旧藏;二是当时臣工的奉献、捐献;三是酌情价购,即皇帝用内库的钱购买私人收藏;四是抄家籍没。 对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主要特点,杨丹霞认为有三点:利用方便,因按宫殿分区储藏,御笔宸翰、列朝名人、本朝臣工再分小类,条理清晰,便于查找和利于管理,满足皇帝随时欣赏需要;形式精美,体现其作为著录书画的特色,是宫廷收藏和审美高度结合的产物;呈现主题,如以《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命名三希堂等。 对于清内府旧藏书画的聚敛和流散变化,杨丹霞认为基本上同时进行并呈现出多种方式。一方面把民间书画聚敛到宫廷中来,一方面以多种方式流散。一是赏赐宗室和近臣,如重华宫茶宴赐画;二是外国入侵者洗劫;三是偷窃、出借,如宣统时期太监偷盗转卖、大臣以“借”为由把宫廷收藏带到宫外赏玩或招待朋友;四是馈赠,宣统时期隆裕太后送袁世凯庶务司长郭葆昌《中秋帖》和《伯远帖》;还有宣统皇帝“监守自盗”的情况等。种种原因使得诸多珍贵书画通过各种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有的在流转过程中造成永久损害,有的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得以重回故宫。 互动环节,杨丹霞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书画作品鉴定、书画流散研究方法等问题。 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故宫系列讲座》第十一讲,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历史系副教授程钢主持并点评。(来源:清华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79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