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视窗

二十四史之《周书》即将与读者见面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即将迎来第十二种——《周书》的修订本,这也是“北朝四史”修订本的第二种。

《周书》,又名《后周书》,是唐令狐德棻主持编纂,岑文本、崔仁师等参与修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全书50卷,含帝纪8卷、列传42卷,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令狐德棻(583—666),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博涉文史,早岁知名。曾任秘书丞、礼部侍郎,后迁国子祭酒。参加过《艺文类聚》《氏族志》《晋书》《五代史志》及太宗、高宗实录的编纂,监修国史。《周书》由其主持编撰。《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〇二有传。 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周书》,由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负责,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金陵书局本以及百衲本六个版本互校,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的有关部分,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点校本《周书》 本次修订由武汉大学刘安志教授负责,仍以殿本为底本。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纠正错漏,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形成一个文本准确、校勘精良、标点合理的修订本。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其记述的时间范围,上自古史传说中的“五帝”,下讫明末,以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古代延绵不衰的历史进程。清乾隆时,由武英殿汇刻明代已经形成的“二十一史”和已经修成的《明史》,并增加《旧唐书》《旧五代史》,颁行天下。“二十四史”作为官方正史的地位由此确立。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点校本总计三千二百九十六卷,四千六百一十七万字,整理工作延续二十年。1959年《史记》和《三国志》出版,1962年《汉书》出版,1965年《后汉书》出版,至此“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全部出齐。至1978年,《宋史》出版,标志着“二十四史”点校本整理出版事业的圆满完成。在这二十年中,唐长孺、王仲荦、顾颉刚等专家学者都参与到“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中来。金灿然、宋云彬、赵守俨等作为中华书局方面的组织者和编辑,也为“二十四史”的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3年春,点校组部分学者与中华书局工作人员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中华书局合影 在“二十四史”点校整理期间,“南王北唐”的故事广为流传。“南朝五史”由王仲荦主持修订,故称“南王”;“北朝四史”由唐长孺主持修订,故称“北唐”。在两位先生的主持下,共点校了九部史书,几近二十四史之半。五六十岁正是他们著书立说的最佳时期,可是他们却把时光都贡献给了“二十四史”的整理事业。顾颉刚先生在1971年以后的工作中“总其成”,用一周的时间写就了题为《整理国史计划书》的万字长文。点校本“二十四史”全部出完以后,顾先生还写了一篇题为《努力作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长文来总结。(来源:武汉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78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