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皆为序章。百年系庆后,哲学系从静园南端迁至未名湖北。“北”是一个极富深意的方位,因为“北”意味着指引方向。百年辉煌过后,搬至未名湖北、入驻人文学苑的北大哲学如何再度焕发思想青春,引领学界风气?同样面对一张百分制的考卷,从60分跃升到80分相对容易,但要从80分向100分进军则无比艰难。站在积淀百年的精神高度上,北大哲学的每一个向上攀岩都是极为艰难的自我挑战。
这是压力,更是动力!北大哲学人不敢懈怠、一路前行。进入新时代,北大哲学人共同见证了思想与思想的彼此致敬,见证了智慧与智慧的相互碰撞,见证了精神与精神的前后赓续:
——让中国哲学走向世界
2013年,北京大学代表中国哲学界在雅典成功赢得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主办权。2018年8月13日,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是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首次以中国哲学传统作为核心议题:“学以成人”。 注册人数7831人,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场次1000场,学术报告总数达5019篇,创下了世界哲学大会的历史之最。在世界哲学大会的百余年历史上,这是学术论题最为丰富、哲学传统最为多元的一届,汇聚了全球最广泛的人类智慧和哲学探索。
世界哲学大会
——让全球人才汇聚北大
回望历史,全国翘楚的风云际会,铸就了北大哲学的辉煌;新征途上,北大哲学敞开胸怀,放眼全球,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精英。2019年,经过层层筛选,四位年轻的外籍教师,迈入了北大哲学门。这是北大哲学系人事改革的一小步,却是学科建设的一大步。因为这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 要想持续招揽全球哲学精英荟萃北大,北大哲学就必须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学科高地。
——让培养体系更趋开放
全球人才的加盟,多元哲学的会通,新时代哲学人才培养体系趁势升级。 北大哲学系探索更加开放的培养体系。向交叉学科开放,“古典语文学”“思想与社会”“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伦理”“数学、哲学、计算机中的逻辑”等跨学科培养项目和前沿交叉课程应运而生。向全球哲学开放,北大哲学系同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巴黎高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图宾根大学以及慕尼黑大学等诸多世界著名哲学教育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
——让中西融通再结硕果
1948年,冯友兰先生在英文刊物《哲学评论》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的文章。他说:“在我看来,未来世界哲学一定比中国传统哲学更理性主义一些,比西方传统哲学更神秘主义一些。”70年后,北大哲学人对这一问题看得更清楚了: 未来世界哲学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融会贯通的新哲学。 为此,北大哲学开始探索“汉语哲学”,以汉语为工作语言,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学界力量,融通中外哲学,参与文明对话,把中国人对哲学的理解提供给世界。
汤一介先生与《儒藏》
——让原创思想引领未来
创新源于守正,北大哲学扎根中国大地,赓续文明传统。《儒藏》的编纂与研究,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文献,推动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建构。同时北大哲学人也意识到,锐意创新才是致敬传统的恰当方式。面对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等领域提出的新问题,展开跨学科研究,探索未来哲学的理论空间。 哲学系在与时代同行中,不断展现着哲学反思的前瞻性。 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旨在重新审视与探索科技与人文的底层关联,力图在深度科技化的时代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图景做出原创性的理论思考。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
哲学的未来在于思想创新,更在于人才培养。
哲学门下,走进了一批批因爱智求知而仰望星空的青春面庞,他们才是真正的未来。“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这是哲学教育的真谛所在。
在老教授家中,哲学系的青年学子依托“传薪文献”项目,用口述史记录前辈的思学轨迹。白发垂髫间,浮现出“90后老先生教育90后新青年”的动人场景。
在哲学系课堂上,学生们在经典阅读与理性批判间淬炼思维,在古典哲学与现代科技间自由翱翔,在形上哲思与时代观照间思考往复。
每个在精神家园中栖息盘桓过的学子都被赋予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别样的胸怀: 理性肃穆而又不乏温情,宽容平和而又不坠乡愿,通达晓畅而又不致苟且,热血理想而又不失冷静。 最终,化智慧为德性,化未名水为黄河月,化稚嫩萌芽为参天栋梁。在西南边陲“国学支教”的儒行社活动中,在河西走廊“扶贫攻坚”的基层第一线上,在奥运赛场“最美微笑”的蓝色志愿者间,在天安门前“强国有我”的磅礴呐喊声里,都活跃着爱智学子的青春身影。 对历经百十沧桑的哲学门而言,他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人,是见证复兴的一代人,更是开创未来的一代人。
传薪文献项目,“90后”的老先生教育“90后”新青年
哲学系学生在建党百年时刻的合影
“ 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人既由历史定义,也由未来定义,对于未来的想象会塑造我们自身,影响当下的选择和对历史的理解。”
这正是北大哲学人面向未来的选择。哲学门是一扇永远不会关闭的门,因为这扇门永远向未来敞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面向未来,北大哲学门的传奇必将继续书写下去,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心灵旅程之中。
北大再出发,哲学向未来!(来源:北京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