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在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下午第二场主要集中探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文化自信,由曾军主持,沈湘平评议。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悦炜作题为“二次文艺复兴与全球化”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我国现今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而解锁认知科学、认知革命的钥匙就是文化自信。早在1986年钱学森就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战场”,鼓励我们树立科学自信,在保留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在价值观上形成引领世界的新文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作“全球化深度转型时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发言,他指出,全球化深度转型时期的文明交流互鉴观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化指引,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消除了思想文化障碍,为促进国家间互信合作夯实了文化基础,也为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顾庆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作了题为“知而自强,知而自信——从经济的视角谈全球化”的发言,他指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韩振江以“平视世界:法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双向旅行’”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理论进行分析,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文化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以“全球—地方视野中的城市叙事”题作了发言。总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会议最后,王宁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在新一波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无论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研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
据悉,在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有着深厚的积淀,并在国际权威刊物上频频发表论文,在中国的文化全球化研究方面处于领军地位。王宁教授早在1998年就在北京主持了首次“全球化与人文科学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之后又应邀担任《劳特里奇全球化百科全书》(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Globalization, 2006)副主编,负责人文学科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并且亲自撰写了“翻译”、“比较文学”和“东方主义”三个重要的条目。之后又出任该百科全书中文版主编。他带领的全球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英文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有着广泛的影响。此次由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主办的高峰论坛也是国内首次跨越自然与人文学科的“新文科”改革的尝试。(来源:上海交大)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