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亮相首场代表通道 以科技创新赋能终端智造
今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率先发声,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小米在智能终端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并强调将“持续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消费体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十五年深耕:千亿研发铸就全球竞争力
“今年是小米创业第15年,我们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壮大的核心动能。”雷军回顾称,五年前小米启动“千亿研发攻坚计划”,实际投入已达1050亿元。巨资投入带来显著成效:小米手机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1.7亿部,市占率14%(即全球每7部手机中有1部来自小米)。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5 Ultra上市后销量远超预期,印证了品牌向高端化转型的成功。
与此同时,小米构建的智能家居生态已接入超9亿台物联网设备,成为全球最大消费级IoT平台。“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全球用户对中国科技价值的认可。”雷军说。
跨界造车:用底层创新刷新行业速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以“十倍投入”的研发策略强势破局。历时三年打造的纯电轿车SU7于2024年3月上市后迅速引爆市场,9个月内交付量突破13.5万辆,创下行业新势力交付纪录。更令业界瞩目的是,搭载自研超级电机V8S的SU7 Ultra原型车,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6分47秒874的成绩,刷新全球四门量产车最快圈速纪录。“从电机研发到整车制造,北京这片创新沃土为小米提供了全链条支撑。”雷军特别致谢。
锚定未来:AI终端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
谈及制造业升级,雷军援引2月17日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感悟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小米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他透露,小米将通过三大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植入手机、汽车、家居等终端;二是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转型;三是加速构建“人—车—家”全场景智能生态。
此番发言与雷军此前向大会提交的五项建议形成呼应。围绕人工智能终端标准化、自动驾驶量产、新能源汽车号牌优化等议题,其提案均指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发展”。正如他所言:“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才是中国智能制造的终极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2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