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视窗

北京大学 力行大讲堂:北大寒假“力行计划”宣讲纪实(三)

在北京大学2025年寒假“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中,董慧、金龙、戴昊然、伍小康围绕“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微‘芯’大义,国魂永铸”“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国国际传播”“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进展介绍”多元主题,贴近地方调研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专业所长与兴趣所在,于广东湛江、甘肃金昌、浙江舟山等地展开宣讲。“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四位北大学子以宣讲为媒,奏响科技强国“主旋律”,面向新时期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回望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身上闪耀的科学家精神,共同呼吁新一代青年持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与未来共生共长,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青年之创新,引领科技之前路,以青春之奋斗,开创民族之新程。

以新质生产力,领航强国先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力质态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和人本内蕴为突出特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需要,是各领域发展的新目标和改革的新任务。新时代新征程,青年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构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的新生力量,更应努力提升自我,关注前沿科技和创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投身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

1月22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董慧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为题开展理论宣讲。董慧结合实际案例,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解读,她分别从“创新”“两个摆脱”“三个特征”等方面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所在。她针对“我们为什么在这一阶段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着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三个问题,系统全面地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重点聚焦领域,指出现阶段重视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意义,也为我国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引。她深入浅出地归纳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宏观举措,加深了在场听众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董慧宣讲

以核心重器,开拓兴国伟业

从砂子到芯片,强大的现代科技力量,让“点石成金”的古老传说得以成为现实,而这种芯片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企业研发一线,反复强调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国家所需,青年所向。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源头活水,更应传承科学家精神,释放创新活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以中国“芯”映中国“心”,在“新”时代争当“新”青年。

1月19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金龙面向甘肃省金昌市返乡大学生、高中生,以“微‘芯’大义,国魂永铸”为题开展宣讲。金龙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围绕芯片对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及信息产业的关键作用,整体上回顾中国芯片发展历程,进而阐述当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在技术封锁与资源匮乏的困境中努力探索,到逐步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早期的模仿学习,到如今在部分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他勉励青年积极参与原创性研究,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增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金龙宣讲

以人工智能,讲好中国故事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也为当代我国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凭借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和熟练运用,青年一代无疑是推动“新质传播力”发展的先锋力量,在国际传播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更要应用好、用活人工智能,勇于创新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打造信息传播新生态、构筑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1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戴昊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国国际传播”这一前沿话题展开宣讲。戴昊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引入,说明其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全球影响力至关重要。他介绍了在传统“西强东弱”的大众传播格局下,西方国家如何通过媒体对中国进行污名化、负面宣传,利用话语权垄断影响全球舆论。他强调,我国应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范式变革,推动“新质传播力”发展,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戴昊然宣讲

以新型人才,筑牢大国之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北大,工科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国计民生相呼应。进入新时代,北大加速推进“新而精”的一流新工科建设,积极回应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服务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拓新局,开新篇;锚方向,聚合力;强耦合,谋共赢;蕴理念,育英才……一批批青年学子正茁壮成长,勇挑大梁、攻坚克难,增强创新本领、释放创新潜能,推动前沿科技领域创新迸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1月1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伍小康在舟山中学向160余名同学介绍北京大学新工科的建设进展和工学院的相关专业与优势。伍小康讲述了北京大学工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北大在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同时,伍小康阐述了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的三重内涵,即“以理启工”“以文治工”“以工促多”;在六所学院、五个实体研究机构的加持下,北大新工科建设势必取得更大成果。伍小康介绍了北大工学院的发展进程、教学团队、科研实力和专业设置等情况,分享了工学院众多优势,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新奥工学大楼的风采。这一宣讲让当地学生了解到北大在新工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展示了北大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工科人才方面的探索和成果,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伍小康宣讲

寒假期间,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行而不辍,踏上2025“力行计划”的崭新征程,一手紧握知识的火炬驱散思想迷雾,一手将少年热忱播撒在基层的广袤土地,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恰似傲雪寒梅,在凛冽寒冬中绽放,让思想的芬芳绵延万里,为社会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接下来,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将持续扎根基层,守正创新,依托“力行大讲堂”为青年学子搭建“逐梦新舞台”,用青春话语为新时代新征程积聚思想伟力,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奏响奋进乐章。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215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