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期刊发展建设座谈会
1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期刊发展建设座谈会,副校长郑新业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副处长、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钱明辉主持,科研处副处长、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关晓斌,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陈骊骊,学校14家期刊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会议。
郑新业代表对各期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学术期刊为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肯定了期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引领性、先进性与高尚性,并对后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始终旗帜鲜明地保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战略要求,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呈现原创性理论成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二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结合学科特色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有为地推出标志性原创成果,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三是遵循办刊与学科发展规律,加强选题策划,服务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建设目标,为走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在坚持正确学术导向的同时,必须突出学术重点,应刊登具有创新性、推动力的学术成果,要倡导先进思想,开拓学术研究,引领社会风尚,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办刊中的指导地位和学术话语权。五是牢记责任使命、坚守底线,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零容忍。
会上,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汇报了学术世界平台等相关建设及未来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宋健表示学报将通过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加强重大选题策划提升办刊质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其静称改版后刊物强调“实事求是”精神,突出特色,向顶尖期刊迈进。《经济与政治研究(英文)》执行主编何青提出探索与书报资料中心合作以拓展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教学与研究》副主编陈翔云介绍了聚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推广公众号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经验。此外,《人口研究》《清史研究》《法学家》《国际新闻界》《档案学通讯》《政治经济学评论》《社会学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数字人文研究》《应用经济学评论》等期刊代表也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期刊服务国家战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分享了办刊成果、困难与未来规划。
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和传播重塑,是加快建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学术话语权在世界学术界重建的历史进程的继续和延伸。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将落实学校党委部署,遵循会议要求,聚焦学术期刊如何为学校加快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2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