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来西亚来华留学生:全球华人都很努力,但也要学会知足
2025年1月6日,在UWEE集团精心安排下,我采访曾是马来西亚来华留学生、去年入职UWEEH,在来华学习原因、就业状态、文化理念等方面充分沟通、交流。
01 为什么到中国留学?
我向H提出最先個個难题是有关留学中国原因。其实,马来西亚已经发展变成全球要紧留学目地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与英联邦体系一脉相承,教育资源丰富。
“你并没有留在马来西亚上大学,或者去英国进修,你是怎么想?”
H不紧不慢、微笑着解释说,“马来西亚华人一般不会选择英国或欧洲其他国家,太远。大部分会探究在地缘上更近新加坡、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
这倒是非常符合国际级学生流动基本规律,宁近毋远,欧洲学生、北美学生等都具有相同特点。
“我在申请大学前就已经来到中国,我父亲公司与中国业务交往十分密切,也希望我在中国期间找找新机遇。况且,我非常喜欢中国,考入中国名校厦门大学会计专业。”
“中国会计制度与马来西亚、欧美有区别,你选择专业前探究过这個难题吗?”
“这还是与父亲生意有关,解中国会计制度反而是最要紧。”
“以后会子承父业吗?”我这個刻板印象提问迎来是H摇头。“没有啦,我父亲不一定放心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有兴致做。但到外面世界长长见识还是极佳。”
02 在中国就业让我大开眼界
2024年7月,H从厦大本科毕业后,顺利入职总部在北京UWEE集团。
“来到不太宜居北京就业,还习惯吗?”
H下意识地舔舔嘴唇,笑着回答,“确实比较干燥,生活本钱确实高,2000元在厦门可以租海景房,双倍房租在北京也只能是老破小,没有道理贵!”
“不过,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我还是更喜欢北京,节奏相对慢一些,或者说是更有人情味一些。”
“况且,入职时间不长,我就参与UWEE集团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艺术展策划与实施。”
H提到是UWEE集团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一道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策划与实施6年公益性国际级艺术交流活动,主题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将来”。
2024年10月,H被集团派往巴黎出差,现场组织第六届UWEE卢浮宫国际级艺术展。此次活动汇聚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六十多個国家卓著绘画作品。其中,儿童作品达一千一百余幅。还有来自不同国家卓著艺术家、青年画家以及美术教师一百余幅作品。
“最先個份就业就能有这样国际级化视野,最先個次去欧洲,最先個次去法国,最先個次海外独立就业,收获太大。”H目光炯炯,难掩欣喜之情。
“真是极佳职场经历!只是你本科主修是会计,为什么从事这方面就业?”
“是,我本来是应聘UWEE集团财务岗位。不过,面试时集团感觉我没有相关就业经验,还不能直接上岗。正好行政岗位有空缺,我就先从行政职务做起。”
“在职业意向方面,你有没有中永久计划?”
H坦诚地摇摇头,“还没有。”
“在英国留学时,咱们中国同学与英国同学聊天时谈到今后做什么,英国人回答往往非常具体,而中国同学大多说不清自己要做什么。这是华人宿命吗?”
H听得很认真,不息地点头,“我想是,全球华人都很拼,都希望不息进步,不息超越,具体做什么似乎并不那么要紧。”
03 办公室就业才是体面?
“中国与马来西亚最大不同点是什么?”我这個有些突兀难题让H一时语塞,进入围棋式“长考”。
“我觉得,在生活上,中国比马来西亚更方便,更互联网化,况且我没有觉得自己与周围环境有什么违、感,在这個最大华人世界,我感到被尊重,人与人是平等关系。”
H向我提到,他小时候经历过种族主义负面影响,直到现在,马来西亚华人仍没有百分之百摆脱不平等困扰。
“不过,在就业方面,在社会节奏方面,中国比马来西亚更卷。”
提到“卷”难题,我觉得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
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在亚洲产业链布局掀起一波又一波发展高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末至90年代,“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80年代至90年代,涵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在内“亚洲四小虎”经济高速发展;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与经济有关,但文化因素也很要紧。”H就此展开,“在华人圈里,大家更倾向于办公室就业,这样才体面。”
我非常认同H分析,中国人在各個升学阶段“内卷”,最后意向是进入社会认同白领、金领职业圈。
“我之所以说马来西亚不太卷,是因那里华人文化观念在改变。我表哥是大专背景,但他在技术方面发展极佳,虽说不是办公室岗位,但很喜欢自己就业,也有所谓白领们想象不到发展空间与机遇。”
从“不知足”,到“知足”,这种更迭算是文化意识升级,值得琢磨。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2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