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视窗

顾春芳教授领读《契诃夫的玫瑰》

2023年4月18日晚7点,“阅读与艺术”系列读书讲座第二讲在北京大学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为配合百周年纪念讲堂2023年世界读书日契诃夫经典戏剧放映特别策划,北京大学图书馆邀请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作“寻找契诃夫的玫瑰”主题读书讲座。

QQ截图20230420195403.jpg

顾春芳讲述了《契诃夫的玫瑰》这本传记的书名的由来——她在整理契诃夫相关材料时,对契诃夫在其雅尔塔故居栽种的一百多株玫瑰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而从契诃夫自然思想的独特角度切入,详细考据了契诃夫的相关生平,写著了这本传记。由于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影响,契诃夫的故居对外封闭,一手材料的收集十分不易。最终在俄罗斯友人的帮助下,最终的写作才得以完成。

顾春芳讲述了契诃夫故居庄园的故事。契诃夫的玫瑰是自然的玫瑰。1892年,契诃夫在梅里霍沃购置了新庄园,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他依旧怀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妹妹一同栽种了各式各样的鲜花草木。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科生,挑选草木时,他选择了许多可作为草药的种类栽种。契诃夫曾在戏剧《林妖》中对滥砍滥伐发出犀利的批判,并写下:“当我栽下一棵白杨,然后看到它怎样慢慢变绿,怎样在风中摆动,我的内心就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意识到,我是在帮助上帝创造世界。”顾春芳总结道,契诃夫是俄罗斯的园丁,他关注着草木与自然的生长,斟词酌句般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自然庄园;他还关注着俄罗斯的社会“土壤”,培植着人性善良与美好的“花木”。

顾春芳从另一角度讲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平。契诃夫生活的年代,是俄国近代文学鼎盛期的末尾,接受着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光辉的照耀,他活在自己灵魂的养分中,书写着自己的文学。在肺结核的不断折磨下,契诃夫作为“永远乐观的安东”,关注平凡而渺小的乐趣,也用一生的时间来反抗庸俗。

顾春芳还分享了契诃夫的家庭组成和求学经历。契诃夫出生于贫困的农奴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作为家里唯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肩上承担了维持这个大家庭的巨大的生活压力。为此他奋笔写作,在五年的时间里创作了250多部作品。这时他还处在早期的文学探索阶段。契诃夫在萨哈林岛的考察之旅,标志着他世界观、文学观的一个巨大转折。萨哈林岛上人间炼狱般的惨状、西伯利亚的贫困、苦役犯非人的境遇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次冲击使契诃夫找到了“文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也让他坚定了文学家要保持正义感的信念。

顾春芳作讲座

顾春芳总结了贯穿契诃夫现实人生的三重超越:一是对苦难生活本身的超越;二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形而上思考的超越;三是对文学和戏剧传统法则的超越。这三重超越构成了解读契诃夫文学和艺术的“坐标”。契诃夫的喜剧被高尔基概括为“日常琐事的悲剧”,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戏剧性,在貌似平静的形式中包含了内在的精神风暴和深刻的内在冲突。

顾春芳用契诃夫的戏剧《海鸥》来讲述契诃夫与戏剧同构的人生。契诃夫与米奇诺娃、克涅别尔的感情经历都与《海鸥》相关,而在人生最后的与克涅别尔的旅行中,他坦然走向了死亡。契诃夫戏剧艺术思想暗合了整个西方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转向。契诃夫认为,人文主义者的花园永远是不完美的,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的幸福之所在,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觉醒而得到解放。

提问环节,顾春芳和同学们热情地探讨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就同学提出的“是否所有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必须经历苦难”的问题,顾春芳进行了启迪人心的解答,富有思想的力量。

现场读者交流互动

北京大学图书馆与百周年纪念讲堂联合举办的“阅读与艺术”活动,帮助读者先读后赏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契诃夫的玫瑰”读书讲座是探索契诃夫、读懂契诃夫的重要一环,随后在讲堂放映的《海鸥》《万尼亚舅舅》等戏剧将带领读者进入契诃夫的艺术世界。

“阅读与艺术”系列讲座简介:

“阅读与艺术”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百周年纪念讲堂联合举办。其主旨在于通过艺术经典欣赏与文本深度阅读互补互促,提升读者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修养。图书馆和讲堂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书香和光影之间体悟艺术大师的魅力和风采,提高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并响应学校“十四五”规划,共建书香校园。


本文链接:https://www.19150.com/cul/121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